不经意间,大院老了,大院里的人们也渐渐老去了。尽管,菜园里依旧四季分明,花圃里依旧鲜花怒放,但斑驳的白墙,生病的古树,以及日渐稀少的热闹,无不显示着这里旧日的美好时光已渐渐远去。
阳光下明媚的笑脸,孩童们愉快的戏耍声……随着岁月的流逝,渐渐淹没在时光里,成为大院的记忆,大院的承载,也成为了定格的永恒。温润了时光,也温柔了岁月。
此刻,独自一人静坐窗前,怀想曾经的大院种种,忆起曾经的美好,不禁潸然泪下。
听母亲说,我们家所在地,原先有一座古庙,在战争年代被摧毁,只留下一些残垣断瓦。解放后,这里才重新建设,成为了如今的大院。如果不是大院里那几棵苍天古树,那曾经香烟缭绕钟鼓悦耳的历史将无踪可寻。我家门前和东边各有一棵古树,有多少年,大家都不清楚。不过,从我记事起,大树最起码要两个成年人才能合抱起来,从这点来看,年代已是久远。大树是什么品种,是桢楠还是无患子,我也说不清楚。只记得树叶很像香椿树叶子。我少年时代,曾在一个狂风乍起的下午,与弟弟一起,抱了许多被风吹下的枝叶回家,只因误以为那是我们父亲爱吃的香椿头。
人们常说,背靠大树好乘凉。大树终年枝繁叶茂,尽管每年冬季会稍稍遮挡了点阳光,但夏季树荫下的阴凉却是无与伦比的美好。夏日午后,搬一张凉床,在树荫下,和着蝉鸣,伴着阵阵微风,浅浅入眠,是我至今怀念的孩童时代的一件美事。
大树像是一位仁慈的长者,看着我们从孩童逐渐长大再逐渐老去,见识了大院里人世间的悲欢离合,更慈悲地以温柔的心对待树下它所庇护的人们。人老生病,树老生虫。最近几年,大树身上不知怎么长了许多虫子,树叶给虫子吃光了,树下全是黑色的虫屎,而那些虫子还像蚕蛹一样从树上垂吊下来,密密麻麻,十分恶心。每年春天,都会有专人过来进行防治,但收效甚微。大树一年比一年苍老,不复往日的苍翠。终于在去年五月的一个雷雨天里,怆然倒下。仿佛是有灵性一般,二十米高的大树没有直接倒向我家的屋顶,而是斜斜地顺着门前道路倒了下去。树枝在扫过各家门前时,被各自门前的树木撑起,没有给住房带来损坏。不过,将老树锯断运走则是花了好几天的时间,沉沉的木头很是费了不少人力。
古城苏州,人们有着在房前屋后边边角角养花的执着;而我所在的这个小县城里,人们却是有着把房前屋后边边角角都变成菜园的狂热。就这样,大院里的房前屋后,在勤劳的各位阿姨手中,变成了令人向往的田野风光。一畦畦一洼洼,绿意招摇中,各色瓜果蔬菜散发着诱人的气息。母亲对种菜没有天赋,但却喜欢栽些鲜花。四季芬芳的月季、千姿百态的菊花、沁人心脾的桂花以及平凡普通的洗澡花、太阳花、指甲花、韭兰花……随着四季的转化,房前的方寸之地,展现了岁月与土地所给予的最大恩赐,或绚烂张扬,或清雅低调,让过往的行人都会忍不住赞叹,这当然也引起了一些爱花之人的觊觎之心。波斯菊、墨菊、香水月季、变色月季,微月等比较好品种的花,在母亲精心打理下,逐渐展露风姿时,就会在不久的将来,遭到路人的染指,你摘一朵,我掐一枝,甚至在半夜被人连根挖走或连花盆一起端走。
后来的后来,实在是无力应对这种无奈的局面,母亲决定除了种点带刺的月季外,再种点比较实用的树。比如可以食用的香椿树,观赏性与食用性并存的杏树。杏树恰巧也是我的最爱。在寒冬过后,一夜春风之后,满树的星星点点的花骨朵就冒了出来,很快就张开了开心的笑脸,满树淡淡的粉粉的,比清冷的梨花多了点妩媚,比妖艳的桃花少了点娇柔,温柔中自有一种风情,风雨之后,落英满地,更有一种梦幻般的美丽。杏树长得很快,短短几年,就从一人多高长成三四米高的大树,树枝四面伸展,为树下又营造了一个阴凉的世界。杏树第几年开始结果,我已经记不大清了,只知道现在每年夏季,杏子成熟时,满树的果实压得枝条都低垂了下来。酸甜可口的杏子令人尝过以后就欲罢不休。以前是家门口的邻居和过往行人会敲打下一些果子品尝,后来名声出去了,附近的小孩也会缠着家人带着竹竿篮子过来。坐在窗前,听着成熟的果子闷声落地和孩子邻里们采摘杏子的开心笑语,心里也是一种满足与欣慰。可惜,杏子成熟期不长,短短两个星期左右,杏树上就只剩下树叶了,树下热闹的场景也不复存在。
玫瑰和月季是母亲的最爱。记得小时候,每年春季,隔上几天,外婆总会在邻居家摘下大把的玫瑰送来。那是我童年记忆里对美丽的最初感受。不过玫瑰虽美,只是绽放一个春季,所以母亲种下的都是每月花开不败的月季。六七个品种的月季,渐次开放,将门前小花园点缀的倒也姹紫嫣红。虽然月季带刺,但也挡不住一些爱花人的觊觎。不过,即使如此,还是有几株月季在我家门前长成了标志性植物,高高地昂着美丽花冠,远远望去,与老屋相映衬,有着时代的交错感,形成了一道别样风景。
那年,一位画者,在大院门口,遥遥地画下了春季里在老屋斑驳墙体的映衬下,我家门前的美景。而我,则在他的身后,默默感受了别人眼中我家的美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