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月末,骄阳似火,酷热难耐,为寻觅夏日里的一抹清凉,阳朔之行如期而至。因历来偏爱闲适、人稀、乡野味浓的出行风格,所以照旧选了宁静避世的一隅——兴坪镇大河背村。一行七人,从东莞出发,踏上了开往阳朔的动车。说是旅行,实际是约上三两好友外出走走,在陌生的地方小住几天,游走之余,品味美食,闲聊人生,岂不也是一桩乐事?
到了阳朔,从高铁站驱车到兴坪渡口大概需要一刻钟。此行目的地大河背村嵌在三面环江的半岛上,一行人在码头登船后,不到五分钟便可渡江抵达对岸的村庄。船刚停稳,我就惊喜地发现,客栈老板老段已驾着他的小三轮来迎客了,一块来的,还有他家那只名叫“点点”的银狐狗。寒暄过后,我们登上车子,随后拐进一旁的村道,向绿树成荫的村子深处驶去。老段和何姐,是客栈的老板和老板娘,一对热情的中年夫妇。两人是桂林市区人,年轻时曾在星级酒店工作过,为了追寻心中的田园梦,夫妻俩斥资不菲,在大河背村建起这家别具一格的民宿,取名“SM居”。自然宁谧、古朴典雅、精巧别致,是我对“SM居”的最初印象,然而一番细细品味后,我发觉其独特之处远不止这些。从庭前景观小院到休闲客厅,从各楼层特色客房到走廊、露台,从餐厅到茶室,大到空间设计、家具陈列,小至花木盆栽、饰物点缀,在环境营造和居住体验的每一处细节,无不体现客栈主人的生活品位与审美情趣。如果说客房的设计灵感源自于西方经典的“赤贫风”,那么客厅和回廊的装饰风格却体现了浓郁的东方色彩;如果说庭院中花鸟草木、四周大片有机菜地构建出中式田园景致,而精致茶点与格子桌布则融入了西式生活元素。这种时空交错形成的视觉冲击,不仅没有违和感,相反呈现出民宿文化的多元性与和谐美,不得不叹服设计师构思之精妙。黄昏时分,湛蓝的晴空中,时而飘过几缕轻纱般的薄云。我提议去观赏漓江夕照,大伙儿一致同意,说走就走。
桂林特有的喀斯特奇美山水,对我而言并不陌生。上世纪八十年代末,读小学的我曾被父母送去桂林郊区的朋友家,在那里度过了一个不寻常的暑假。记得那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这山水之城,也许打小见惯了同样是青山绿水、江河纵横的家乡景色,或因当时年纪太小,还不懂欣赏大人眼中的山色水韵,至今印象深刻的却是与食物相关的画面:集市上买来的西红柿,个头比我们那儿的小得多,但红润多汁、清甜脆嫩;当地早餐常吃一种又粗又长的汤米粉,在软滑爽口的粉里洒上咸香肉末、酥脆花生仁、腌酸豆角粒,再浇上辣劲十足的汤汁,一碗下肚,沉睡了一夜的浑身细胞被彻底唤醒;这里的人们不喝长时间熬制的老火汤,爱喝各种新鲜蔬果生滚的清汤,记忆中,每一道菜肴的烹制定会放入辣椒,汤也不会例外……现在想起,我的桂林初体验的确与众不同,不是山清水秀,而是色香味美。
记得父母的朋友是一对年轻夫妇,在当地文化馆从事与绘画相关的工作,闲暇时会邀约画友交流绘画技法,创作题材以身边熟悉的漓江山水居多。年少的我在一旁默默地看着,虽不懂鉴赏作品的优劣,但超俗洒脱的水墨之美足以令我心驰神往。记得当时还发生过一件趣事。那位叔叔有一本精美的山水画册,看我爱不释手,他便允诺我可以用劳动来换取画册,规矩就是,做一天家务活儿可兑换画册中的一张画。在目标(诱惑)的牵引(驱动)下,一心想得到心仪之物的我,整个暑假里锚足了劲头,把家务活儿干得一丝不苟。夜阑人静时,我还不时搬出画册,一边小心翼翼地翻看,一边仔细计算着已经“挣到手”的画页,活像中学课本里那个半夜爬起来数金币的葛朗台。故事的最后,大人们窃喜不已,而我也实现了小目标,皆大欢喜的结局。每当回忆起这一幕,我总会想起王尔德的箴言:“摆脱诱惑的唯一方法就是向它屈服。”
夕照下的江滩, 铺满了光滑锃亮的鹅卵石,大人们悠然地散着步,孩子们在一旁追逐嬉戏、打水漂、捞鱼儿,各得其所,好不自在。抬头远望,一排安然灵秀的小山峦,间隔有序,昂首挺立在江的对岸,峰峦的身姿映射在静谧开阔的江面上,水天一色,美轮美奂。倒影如画,突显出虚实相生的画风,使人联想到一部名叫《影》的影片,还有那句经典的台词:“你不是影子,你就是你。”从老段处得知,这便是螺蛳岩。散发着柔光的夕阳,悄然滑落到山的背面,却留下一抹明艳的晚霞,照亮夜色渐深的天空,仿佛为流连忘返的旅人燃起一盏守候的渔火。江水缓缓流淌着,余辉洒落的点点光影,汇聚成一袭香槟色的绮纱,飘拂在江面;阵阵微风掠过,江水激起清浅的涟漪,犹如身着褶裙翩跹起舞的少女,轻盈律动,纯净无瑕。Mr.Z熟练地按下快门,并随手把相机递到我眼前。屏幕显现的是一幅色调柔和的剪影,镜头前,一对情侣漫步在浅滩,远处的背景,定格在夕阳隐入山前余光漫散的瞬间。唯美的画面把“人在景中,景在画中”诠释得恰如其分,不禁勾起我久远的回忆,多年前与Mr.Z乘船同游漓江,也是在盛夏,也是迎着阳光。
很多时候,我们去寻找未知,到头来,发现其实在寻找的,却是未知里的似曾相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