丽江并不是江,而是因为金沙江、澜沧江和怒江这三江在丽江并流,而金沙江边便是丽江。丽江是取《千字文》“金生丽水”一词中的丽水而得名。现在的丽江,名气很响,旅游很盛,近乎无关地理,而成一种心理概念了。什么“东方威尼斯”“艳遇之都”“疗伤胜地”“小资天堂”,也有“八卦”“沉沦”“逃离”癫狂”“慵懒”等之说了。如果不是这次采风,我还真的不知道什么时候去感受一下自己的丽江呢!
4月23日一早,我们驱车驶往丽江,路过天下闻名的“蝴蝶泉”。听希庆老弟介绍,相传农历四月十五是霞郎和霁姑跳泉化蝶之日,所以,每年农历四月十五都要举办“蝴蝶会”,只是现在还没有到那个时间。据说,蝴蝶泉的恋爱成功率非常高,原因是那里生长着一种花叫“曼陀罗”,当地人称它为“情花”。花的形状像倒挂的金钟,亦称之为“倒挂金钟”。曼陀罗具有麻醉和兴奋的作用,当人们闻到它的花香时很容易沉醉、兴奋,也许这就是恋爱成功率较高的原因之一吧。
大约午时11点多抵达丽江古城。丽江朋友子祥先生早已提前给我们安排好了客栈。客栈名字叫“十和院”。我进了房间一看,哦!这么大的套房,进门是客厅,从客厅再进左面是衣帽间,右面的门是卧室,正前方是卫生间和浴室。一般客栈是不会有这样大的房间的,后来得知,是老板李东翰先生专门给拾掇了一间大套房,为的是可以接待艺术家。因为他自幼喜欢画画爱好艺术,虽年纪还轻却有儒商风范。他听子祥先生介绍说,这次来的客人很重要,是一位书画家专门到丽江采风的,所以,他特别重视,提前做了准备请我入住,让我很感动。
丽江的阳光是充足、明媚的。我们都不想浪费这么好的天气和时间,听希庆老弟介绍,黑龙潭公园是个好去处,景色宜人,幽静雅致,要是赶上天气好没有云雾遮蔽,还能有幸远眺玉龙雪山的雪景,很壮观神奇的。希庆老弟陪我“搭的士”到了黑龙潭公园门口,抬头观看,古建筑门楼上面一正红色匾额,上书“黑龙潭”三个金色大字,见证了黑龙潭的来历:黑龙潭始建于清乾隆二年(公元1737年),旧名玉泉龙王庙。园内有8万多平方米的水潭,由十数眼涌出的泉水汇集而成,黑龙潭是丽江古城水系的源头,因潭水清澈如玉,得名玉泉,后清光绪帝敕封“龙神”,故名黑龙潭。我们右拐进了第二道门,这才真正接近黑龙潭了。放眼望去,一泓潭水中有一亭,左前方五孔石桥横跨水潭,潭里漂一扁舟坐一持竿之人,初以为是在垂钓,仔细观瞧方知是在清理水上浮物,这俨然就是一幅绝美的传统山水画!因我研习传统山水多年,笔下经常会生出扁舟一叶,斗笠一顶,或一雅士独钓于江湖之中。我想,笔墨随心,这或许就是我内心深处所向往的生活写照吧。
黑龙潭的对面树木郁郁葱葱,潭边的杨柳如古代仕女的水袖一般飘逸,有山耸立其后,名曰:象山。山上绿树成荫,亭、台、楼、阁皆掩映其中,煞有风情。我拿起速写本,本想随手写一两张的,可刚刚动了几笔,就下起了小雨,可天公不作美,奈何?希庆老弟急忙撑起雨伞。有好兄弟在身边陪着,很体贴的关照我,心里是暖暖的,体验一回雨中游园的感觉也是蛮好啊。我们沿潭的人行道向对面走去,公园内四周水气雾气渐渐弥漫,我和希庆冒雨慢慢品赏着这里一草一木,暗自思忖,这样的场景小说里好像也没有描述过。我虽谈不上风度翩翩,似与儒雅能沾点边,若是此时此景,我与夫人一起赏玩,演绎着风花雪月的感觉,那该是多么的美妙!夫人是典型的江南女子,温婉纤秀,旗袍束身,而我一袭长衫,人景合一,那将会是一种怎样的情境呢?我正在神游漫想,雨忽然大起来,希庆老弟拉着我一起跑进了前面过桥的水榭,里面已挤满了游人。等雨慢慢稀疏起来,我们便起身过桥,顺山坡而上,来到少半山处的龙神祠,远眺能够看到玉龙雪山若隐若现的轮廓,因天气原因,想来是没有机会看到传说中的玉龙雪山的美了。
雨还是稀疏的下。我和希庆到了五凤楼。五凤楼(又名法云阁),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),高20米,三叠八角飞檐楼,为啄天飞檐,从各个角度看,都见五个飞角,就像五只欲飞的凤凰,故名“五凤楼”。此楼融会了汉、藏、纳西等各民族的建筑特点,是纳西古代建筑中的佼佼者。据说,徐霞客游历丽江,曾留居此楼八日。山上的路很滑,我们便原路折回黑龙潭,悠闲的欣赏着黑龙潭的建筑和景色,真可谓温润雅致、清逸绝尘。怪不得有诗云:“泉涣涣兮涟漪,问何时最是可人?须领略月到天心,风来水面;亭标标而矗立,看这般无穷深致,应记取云飞画栋,雨卷珠帘。”当我和希庆走至潭的对面居中的位置时,只见五孔石拱桥,如长虹卧波一般,将黑龙潭一分为二,玲珑的“一文亭”和“得月楼”分立于内外潭心。未过五孔桥头,我们继续顺潭边前行,一座三叠飞檐楼阁,最上层飞檐下有一匾额“得月楼”三个白色大字现于眼前。经了解得知,“得月楼”始建于清光绪二年,楼名取自古人“近水楼台先得月”联句中三个字。1963年重建时,郭沫若为该楼题写了“得月楼”匾额。“得月楼”坐落在水中,有汉白玉廊桥接引,岸边绿色葱茏,映衬其后,更显其清丽典雅。因为楼的名字寓意颇好,我请希庆老弟帮我拍了张照片留个纪念。